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簡述羅丹雕刻藝術特點和成就

簡述羅丹雕刻藝術特點和成就

     羅丹的一位好友回憶道:羅丹“常常一個人孤獨地迷戀著一塊大理石,對著它細細揣摩,盤算,靜靜地度過幾個小時,直到在石料中幻視到美好形 象時才動手。”大理石雕像《沉思》,就是在這

種創作靈感的火花中閃現的藝術構思。這件作品別出心裁,在正方形基座上烘托著一個沉入遐思中的少女頭像。她那恬靜、執著的神情,流露出淡淡的哀愁,的確令觀賞者從這塊石頭中幻化出無數美好

的想象來。仿佛這些人物的內在精神被千年積澱的石質緊緊包裹著,給人以難以捉摸的誘惑力。《沉思》只鑿出了一個頭部,沒有鑿出頸部,雙肩和軀體,保留了下面一方塊未經多少加工的粗糙石頭,

令人感到迷惑。它決不是一件末完成的雕像,而是作者故意這樣作的。

    據羅丹解釋:他想集中在“沉思”這一主題上,因而除了臉部神情之外,要拋棄一切無關的局部。他認為,在一些和主題無關的細部上加工雕琢,只會損害對主題的闡述。藝術靈感頓促他雕鑿到此

部位而停刀,這就是羅丹在雕塑語言上的獨特創造。 這尊《沉思》作於1886年,尺寸較小,75×55×52厘米。 裸體藝術是西方時尚,羅丹非常熟諳這些“裸體的語言”,他的至理名言是:“美是到處

都有的。對於我們的眼睛,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現。”他認為“美,就是性格和表現,而且自然中任何東西都比不上人體更有性格。”因此,在羅丹的雕塑中,自然而然地人體占有極重要的位置。

《思想者》、《三個幽靈》、《吻》和《永恒的偶像》等等,都是用這種“語言”來宣泄人類的感情的。大理石《達尼娜》雕塑是羅丹中年時期的作品。那匍匐稍帶扭曲的少女身軀,節律勻稱,光潔細

膩,線條流動,與粗獷的底座的形成鮮明對比,產生堅軟相間的美感。與美相反的是醜,《醜之美》,是羅丹又一代表作。《醜之美》,又名《歐米哀爾》,青銅,創作於1885年。

   《歐米哀爾》這座雕塑是羅丹根據法國詩人維龍的《美麗的歐米哀爾》一詩所創作的。歐米哀爾曾是個年輕美貌的妓女,在情場上風流一時,而今風光不再,不堪回首。這個比木乃伊還要皺老的老妓

,正在悲歎她的醜陋。她彎著腰無力地低垂著頭,絕望地看著自己那幹癟如柴的胸部,一道道布滿皺紋僵硬的肚皮,四肢筋節猶如枯幹葡萄藤。當一些婦女在展廳裏看到這座雕像時,都驚叫到:哎呀,

太醜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